close

前幾天忙著拍片,三天的片期總計拍攝時間來到48小時,幾乎沒什麼睡,翻班翻得很誇張。

但對於現在的我來說,能拍片就是幸福、就是學習的機會,我從來不會因為這樣就有負面的情緒,反而因為如此,我有了今天的主題靈感:哭戲怎麼辦?

 

對於很多演員來說,一個有大情緒的劇本大概沒人會討厭,畢竟這是展現演技的機會,然而,到了拍攝現場,原本要有的情緒出不來,那麼機會就可能變成一場噩夢。
全世界都在等你哭,你的眼球卻很乾,這種時候到底該怎麼辦呢?我依據自身的演出經歷以及過去所學到的表演技巧,簡單條列如下:

 

一、事前準備工作
表演技巧百百種,有透過驅動「身體記憶」來再現情緒的方式,也有透過提取「自身經驗」來再現情緒的作法。不管是什麼,只要有效就好,身為表演工作者,我會盡可能多加了解各式各樣的技巧,並從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,又或者是最適合當下情境的。

而撇開使用的技巧不說,一般的事前準備工作絕不可忽略—

1. 熟讀劇本、完全進入角色的情緒脈動。
影視拍攝與舞台劇表演最大的差別,來自於一氣呵成與否。每一顆鏡頭的序列是斷裂甚至是混亂的,為了把握自己在每顆鏡頭前都呈現正確的狀態,演員需要非常清楚劇本。熟讀是必不可少的。少了這個基本的步驟,即使自己是一個很能掌握情緒的演員,還是有可能會在最後產生角色狀態不連貫、情緒細膩的強度難以掌控的狀況發生。

 

2. 角色自傳
不管導演有沒有給相關資料,我都會從劇本延伸出屬於我自己的角色自傳。這是演員自己的準備工作,未必需要與其他演員或導演作事前溝通,,若有特殊的設定會影響到演出,那麼當然要與導演討論,自傳是為了讓自己與角色產生最大值的連結與共鳴。即使人生經歷完全不同,身而為人,有許多事情是驚人地相通的,例如恐懼之物。先前的影視表演老師馮光偉就指導演員以「恐懼」去連結角色。如果少女如我要飾演一位痛失愛子的母親,我可能沒有辦法去體會何謂痛失愛子,但如果我從恐懼切入呢?作為一位母親,如果我最恐懼的事情是孤身一人,所以角色目標是緊緊抓著自己所愛。我就可以從這個地方去思考我最恐懼的孤身一人的經驗,把它挖掘出來再放大。

這個方法需要時間,但是我總是可以從這個準備功課裡找到與角色驚人相似之處,不管那個角色原本離我有多遠。我曾經在一次練習中飾演《 克拉瑪克拉瑪(Kramer Vs. Kramer)的喬安娜(梅莉史翠普飾演,我的偶像),她是一個為了找回自己生而為人的價值,痛苦離開丈夫以及稚子的女人。當時的我以「害怕跟自己的媽媽變得一樣」為切入點,加入自身經驗,放大自己看待母親這個社會職位的恐懼,去投入進去那個精神接近崩潰邊緣而離家出走的角色。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80UzhoD-RBs  這段真的是百看不膩啊......我的女神。
螢幕截圖 2019-12-13 03.43.21.png

梅莉史翠普年輕的時候!她也因為這部拿到第52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

 

二、拍攝現場
簡單地來說,拍攝現場必然會有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,演員把自己該做的功課做好之外,還需要有在進入角色之餘與他人共事的能力。這是我在參與演出之後的深刻體會。何謂與他人共事?這裡的他人不只指與自己對戲的人,還有導演以及其他所有劇組人員。為了不偏離哭戲這個題目,我們先回到眼淚這件事情上。

先說,不管什麼樣的情緒反應,演員都應該保持投入在角色之中,而非情緒本身。

想要演哭戲,就不要一直去想著要流淚這件事

它會讓畫面有張力、它會很強烈、它會很好看,但它是一個結果,並不是一個目的。一直在意著這件事,就沒辦法全心投入演出。
事實上,也未必一定要流淚才能展現當下的情緒。


1. 醞釀情緒
每個演員不一樣,但大部分的人在處理大情緒的時候都需要單獨一人沉澱,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做法進而爭取,我認為是責任也是義務。通常劇組會安排給演員沉澱的時間與空間,但如果沒有,要馬自己爭取要馬想辦法調整,只是待在那等別人察覺自己的需要,不是一件負責任的事情。

那麼如何醞釀呢?回想恐懼是一個,但如果時間很長,可能沒辦法長時間讓自己待在那個痛苦之中,我可能會繼續延伸:角色如果在那個狀態之下可能會做什麼?從這個角度去複製他的行為;而對我個人來說,要哭出來,聽一些特定的歌曲也是很有用的。我會在作角色功課的時候就事先想像他會聽什麼歌,或者是有什麼歌曲情境與之相似。做成一個音樂清單讓自己沉浸其中。

 

2. 了解自己的極限
在拍片環境下,不管再怎麼會哭的演員,釋放情緒也是有極限的,總有哭乾的時候。在平常保持著擴張情緒容量的練習,另外也要誠實面對自己的極限,並且告訴導演
可能有些人不能接受,跟導演說我只能哭兩次聽起來不會很不專業嗎?不會很跩嗎?可能有這樣的想法。但我認為在當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得到最想要的畫面,而這個需要所有人的配合,演員情緒要到位、技術組也要配合得天衣無縫。為了這樣的目標,把自己的極限告訴他人,我認為也是必要的。當然,凡事必有例外,如果角色超壓抑,也許作為模擬角色狀態而讓自己處於有口難言的狀態可能不錯?該怎麼做真的得要看自己的判斷。

我以我最近的例子來說。

因為劇組人員跟我說過不只一次他們經驗不多,看得出來在拍攝的技術上可能他們是沒有自信的,基於這個理由,我把我能做哭戲的極限告訴他們,跟導演表達可能不能用姑且一試的心態去試走,而是確認技術真的到位了以後再一口氣來,只可惜我哭到第三四個take之後,相較於最初的兩個已經沒那麼有力道,到第8個take之後我感覺自己情緒遠離,需要時間沉澱,但場地租借時間卻到了。
當然,在有經驗的劇組裡這種情況不多見,學生製片相對而言比較會有這種情況。那次經驗之後,我一直在思考著如果重來一次,我是否有辦法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?小心翼翼堆疊的情緒,希望能夠豪不浪費地展現出來。這也是身為演員的功課。


3. 鏡頭與鏡頭之間的空檔怎麼辦?
在實戰中,如果真的遇到上述得重來的情況,演員必須保護好自己建立起來的東西,即使是在等待劇組微調技術的時間,也要保持住,如果鬆下來,就像是移動物體會產生的最大靜摩擦力一般,每次讓自己回到鏡頭前都會遭受一定阻力,這個就得盡力避免。

 

以上是我大略整理出來跟哭戲有關的經驗,另外想再提到「我本來就不太哭的話,有什麼方法嗎?」畢竟上面是基於我個人的摸索,而我自己是一個情緒很飽滿的人,很容易就可以因為一個瞬逝的念頭或畫面就哭起來,在日常生活中我「允許」情緒的顯露,有意識地去解開對情緒的約束,或是觀察自己在什麼情況下容易壓抑、在什麼情況下容易被驅動,記錄下來,在表演的時候可以善加利用。如果你是一個很不常哭泣的人,我可能會想到兩件事,第一件事「上次哭是什麼時候,因為什麼,在哪裡」,第二件事「看到別人哭泣的時候會想什麼呢?」

第一件事,為的是讓自己去回到那個當下,即使印象因為太過遙遠而模糊,還是可以從敘述當中猜想到一些對於情緒的看法。比如你說「嗯......可能是上次看到一部電影,明明很狗血的劇情卻哭了,自己都覺得很尷尬,趕快把眼淚擦掉。」我們就可以推測出很多事情。例如:
1. 狗血劇情對你有用。
繼續往下挖掘—所以是什麼樣的狗血?為什麼覺得它狗血?
2. 在真實生活習慣壓抑情緒,會從觀影的狀態去釋放
為什麼在真實生活中壓抑?如果沒有別人也會壓抑嗎?(例如會不會一個人在洗澡的時候哭)
3. 被別人看到自己在哭會很彆扭。
所以有可能即使拍攝前做足準備,拍攝當下被鏡頭對著、一堆人的眼睛在看,就突然哭不出來了。

 

而第二件事,是因為自己的經驗不多,所以從他人去探索,先剖析自己對他人情緒的想法,試著把自己變成他人,或著是去了解他人。

 

以上,其實這不只是表演工作者會用到,作為覺察自身情緒也是很好的練習。許願能夠在這裡遇見許多有相關需求的創作者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門口請留通道 的頭像
    門口請留通道

    門口請留通道

    門口請留通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